什么是EAP
一、EAP的概念、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简而言之,EA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
二、EAP的影响
目前世界500强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企业的员工享受EAP服务。经过几十年发展,EAP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包含有: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婚姻家庭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完整的EAP包括: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第三,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EAP服务通过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自信心、有效处理同事/客户关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克服不良嗜好等,使企业在节省招聘费用、节省培训开支、减少错误解聘、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改善组织气氛、提高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很大收益。
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目前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同时,EAP计划也开始大踏步地进入中国企业。
三、EAP发展状况
EAP核心内容是通过向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的员工提供关注个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在国外通常的说法是精神健康,即Mental Health)的各种服务来达到提升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从而使员工个人和组织都能够收益。
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很早就有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意识,尤其是在最近的20年来,开始强调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关注员工管理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等。另外,随着中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并开始走出校园,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卫生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采用EAP模式来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发展只是在最近的4-5年内才开始的,主要是首先从在国内的大型外资企业中开始流行起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带来包括EAP在内的各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另一方面,EAP在西方国家发展了二、三十年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开始了对EAP全球化的关注。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支独秀,中国这片经济发展的热土自然受到全世界的青睐。EAP登陆中国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这种背景下,诸如“惠普”、“摩托罗拉”、“思科”、“阿尔卡特”、“诺基亚”、“爱立信”、“北电网络”、“可口可乐”、“杜邦”、“宝洁”和“亨斯曼”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IT行业的外企纷纷开始启动它们在中国境内的EAP项目。虽然,一些外企采用内部的EAP服务模式,即由公司内部的EAP专门人员来提供或协调相关的服务,但是为了绝对保障员工的个人隐私性,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由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EAP服务的模式。国外的EAP服务机构也因此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在亚太地区比较活跃的澳大利亚国际心理服务有限公司等。有的EAP服务公司采用诸如电话等远程服务方式直接从国外向在中国境内的员工提供服务。
但在中国境内接受EAP服务的对象除了少数的外籍员工外,绝大多数是中国的本地员工。由于文化背景、员工的观念或意识等的差异,面向本地员工的EAP服务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必须由本地的专业人员来向本地员工提供相关的服务。
因此,一些本地的EAP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并且一些本地企业也开始使用EAP或相关的服务。如联想集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上海大众集团等。
相信随着本地企业的对员工关注的日益加强,相关的意识或理念越来越清晰,加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推动和来自本地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支持等,中国本地的EAP行业会变得日趋成熟,EAP也会成为向企业员工提供的一种非常普及的服务。
四、EAP面临问题
EAP已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它既可以帮助员工及其家属更好地面对在个人生活和工作生涯方面的种种困惑或问题,同时也能够因此而帮助组织机构更好地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EAP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文管理的精神:关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帮助人面对困难、开发潜能、以及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等。但是,就和任何其它新生事物一样,EAP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服务模式也将经历一个适应当地文化和人群的过程,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面临相当的挑战。
比如在EAP的推广方面,会碰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困难。EAP服务机构通常是把它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推广给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然后由企业组织再作为一项福利项目免费提供给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会特别关注它的成本效益或投资回报,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来评价一个EAP项目的成功与否,是具有十分的挑战性的。事实上,一个企业组织是否接受EAP与该机构的决策者们对人的观念和意识是非常相关的,同时也决定于他们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对工作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的敏感性。所以,靠专业的EAP服务公司单枪匹马地作战,成效会很不显著。也许政府部门的某种形式上的支持、政策上的倾斜、以及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保护的宣传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EAP服务机构的压力和企业用户的负担,扩大EAP的推广力度。当然,来自咨询公司的宣传、市场培育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决策者的意识,推动EAP的推广。
EAP是一项必须非常关注个人隐私的服务。但这样一个特点会对在中国推广和实施EAP带来很大的问题或挑战。因为这种隐私性特殊要求,一个EAP项目必须建立在服务公司、企业组织、以及员工三方之间非常信任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服务公司往往会受到来自员工的怀疑,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中立,确实保障员工的隐私,尤其是不受项目费用支付方的任何制约。一旦员工有任何怀疑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员工使用这类服务,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先期的推广说明,特别是使员工确信他们的隐私权会得到充分的保护等是运作一个EAP项目成败的关键。
把EAP这样一个好的概念放在某个组织机构以一系列具体形式去实现的时候,实际上对EAP服务公司来说也具有相当的挑战。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途径来深入了解这个特定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需求,比如在组织层面的项目前调查和在员工层面的相关调查等;然后在这些结果基础上来设计符合其需要的EAP的项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向员工进行EAP的普及和教育工作。虽然,由于不同组织机构在所有制性质、行业、规模、所在区域、以及人员构成等存在很大差异,所有以上的EAP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实施中的教育推广、以及项目的具体服务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健康心理企业”管理系统,将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技术技巧,去化解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避免产生“群体效应”进一步恶化事件。
五、EAP可以做到三个层面预防:
1、初级预防:消除诱发问题的来源
初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任何导致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并且更重要的是设法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和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人力资源方面的企业诊断,能够发现问题在哪里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初级预防通过改变一些人事政策来实现,如改善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工作再设计,和给予低层人员更多的自主权等。
2、二级预防: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旨在帮助员工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的知识,如各种可能的因素怎样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对抗不良心理问题的能力。有关的教育课程包括应付工作压力,自信性训练,放松技术,生活问题指导,以及解决问题技能等。二级预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组织内从事员工保健的专业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来提高他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处理员工个人问题的能力。如“基本咨询技能”和“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三级预防: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
员工心理咨询是指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向员工提供个别、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来生活和工作。由于员工的许多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有关。这种心理咨询服务通常也面向员工的直系家庭成员。
六、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5-10年中,EAP在中国必然会有一个飞快的发展。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相关的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这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具有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能够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提速、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际关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以及对个人发展和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等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将促使组织机构的高层管理和员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EAP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发展,必然并且必须带上某种形式的“中国特色”。其中,政府的相关支持将表现得更加突出。从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福利、以及工会和妇联的工作都可能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进行推动。相信在政府在这个领域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财务上的资助,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其在关注所有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从这个角度来推动或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
EAP源自于西方国家,并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达到蓬勃发展和盛行。在这个过程中,国际EAP行业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和行业标准。借鉴这些经验对加速EAP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少走歪路、提高EAP服务质量,以及提升EAP发展潜力等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以及日本等的经验,将更加宝贵。因此,EAP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除了需要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EAP发展道路外,必然会与国外的同行有大量的交流,包括与国际EAP协会的沟通和合作等。
EAP虽然包含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但其范围远远要大于单纯的心理健康咨询。它给员工带来的服务还可以包括其他领域的咨询如法律和财务等,以及各种转介服务,另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服务对象也不仅在员工个人层面,也包括组织机构本身。在某种意义上,EAP中的“E”还可以理解为Enterprise, 即成为Enterprise Assistance Programs,或者干脆叫OAP,即Organization Assistance Programs。EAP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除了帮助员工个人之外,还必须对协助组织机构达成目标负责。通过在员工、管理者、以及组织机构三个层面的工作,EAP将不仅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同时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带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EAP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必然将其关注点转移到更切合实际需要这个方面来。否则,它将难以生存。在中国目前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环境下,存在各类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员工构成的企业组织等,它们会对EAP以及相关产品表现出不同程度或形式的需求状态。未来EAP在中国的走势将肯定需要考虑在培育市场的同时,需要采用非常灵活的形式来满足针对不同的形式的需要。
从总体上分析,EAP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被十分看好。因为这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果我们能够把握得比较恰当,充分遇见到可能的问题,并积极地面对和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这就可能加速这种发展。对此,我们具有十分的信心。
七、EAP服务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EAP 服务计划为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以增强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处理那些会对工作业绩产生影响的工作、个人问题及挑战;
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事故;
降低缺勤率和员工周转率;
提升员工间的合作关系;
管理意外事件的风险;
吸引及留住员工;
减少员工抱怨;
帮助解决成瘾问题;
提高员工士气和积极性;
为业绩分析和改进提供管理工具;
证明对员工的关心态度;
帮助直线经理确认和解决员工的问题。
八、EAP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引言: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EAP还是新生事物,目前仅有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公司,以及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少数大型企业在尝试,但毋庸置疑,EAP会在将来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日,微博上两则令人悲痛的消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一是两名富士康员工为了争看内部报纸《富士康人》而大打出手,随后一个人集结同伙将另外一个连捅4刀致死。
还有一则消息是湖北仙桃电台DJ奕扬在微博发布了人生最后一条微博:“现在头很痛,刚刚拨了最后一通电话。我应该可以放心离开了。这次走得太匆忙,那就这样吧。大家不用想我”。之后有同行在微博证实DJ奕扬已服安眠药自杀抢救无效。
逝者已逝,但这些现实让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因为一张报纸,同事之间会出现极端暴力的事件,为什么看似令人羡慕的D J会选择自杀———是员工心理有问题,还是企业文化有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呢?
被迫举重的“蚁族”
当2008年我国人均G D P超过3000美元,从温饱阶段跨入小康之路后,就挥别了为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身时代”,而关注爱,归属,信任,自我成功,甚至跨越到富裕阶段的自我实现,我们称之为“心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都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困扰和压力。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重灾区”,除了生活单调枯燥的蓝领工人外,都市白领更是问题多多。
一项针对我国6省市13177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分别有25.60%、23.52%和1.58%的人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600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特聘压力管理专家郝滨告诉记者,“过劳死”是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无法避免的问题,但“过劳死”是可以预防的。 华西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职业人群在就诊人群中所占比重最大(30%),教师、医生、公务员、公司和企事业管理人员、公安干警、服务行业从业者等都是高危人群。
而员工的精神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其个人及其团队的工作热情,可以间接甚至直接与企业绩效发生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在员工发生问题之前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呢?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尤其是全球500强,开始引入EAP,以期关注员工精神状态,为职业人群提供心理维护。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EAP还是新生事物,目前仅有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公司,以及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少数大型企业在尝试,但毋庸置疑,EAP会在将来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日,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的“沟通理解关爱促进精神健康”媒体沙龙活动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祝卓宏博士、中国EAP联盟理事/国际认证EA P咨询师李永华等专家详细解读了EA P的前世今生。
重压下的中坚力量
EAP的英文就是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译为“员工帮助计划”。简单地说,就是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服务,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问题,消除员工各方面的困扰,最终达到预防问题产生,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
EAP虽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雏形,但到80年代末才提出了职业压力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到2000年出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到了2002年,美国前主席Luthans教授在一篇文章里面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主要是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积极心理学能令人类感受到幸福,使我们充满希望,让我们工作绩效提高,让人生更有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始引入EAP的服务,或者是内部采用EA P的机制,比如惠普和IBM,他们的中国公司同样采用了EAP服务。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如果能够在企业中推广EAP系统,将会让在职业生涯中饱受种种压力的社会中坚力量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更积极地推动社会发展。
能否为我保密?
什么时候需要EAP?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需要大规模裁员。还有一些危机,比如说在自杀事件的时候,需要有一些人来干预,靠自己的公司很难解决。在很多时候,企业确实需要一个中立而且专业的第三方,来协助自己解决这些事情。中国EAP联盟理事、国际认证EAP咨询师李永华坦言,去年富士康接连13跳事件之后,找他的求助电话不断,这些老总的目的很直接:不希望企业出现类似的自杀事件。
但这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一个担忧———企业请来的人帮我做咨询,他们能帮我保密吗?
EAP公司首先要跟企业主进行沟通,企业需要了解的是群体或个别员工的倾向,不是细化到要了解每个人脑子里面想什么。事实上,专业的EAP公司也不会将员工的具体想法告知公司,它必须有保护隐私的前提,当然,除非该员工的行动或想法已经危及自己或别人的生命安全。
EAP发展之难
EAP在中国的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比较早查得到的是惠普公司开始请专家到公司做一些EAP的研究工作,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的EAP公司。2001年,联想开始做联想内部的EA P服务,这个是国内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EAP服务的首次案例。
2004年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的EAP项目正式启动,EAP终于在政府机构登堂入室。EAP这个概念在中国开始慢慢流行。到了2006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之后,EAP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尽管已有探路者,但EAP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祝卓宏博士看来,存在的问题一是定位不清,与国外的EA P衡量结果有偏差;二是现在认证只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心理指导师的服务,还没有EAP服务的认证,目前做EAP服务的人群鱼龙混杂;另一个困难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旧有的传统观念会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甚至思想上比较“出格”的人,于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更不愿意到精神心理科看病;在中国,EAP还容易尴尬地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更关键的是,EAP的服务效果会滞后1-2年,而且很多是无形的,所以直接用工作绩效或者是这两年产值增加是不好评估的。企业对于花钱引入的EAP项目到底值不值得,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即使引进EA P的企业,也未必执行透彻,有些企业主关心的,可能仅仅是“问题员工的识别”,而事实上,EAP还包含着如何提升管理者情商等更广阔的内容空间。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企业面临的变革和挑战更是史无前例地纷繁复杂,加之中国是母性文化特征非常明显的教育模式,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人际关系,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人际关系一旦出了问题,员工的精神状态以及公司的绩效就会“出状况”。始于人文关怀而诞生的EAP无异于公司提供给员工及其家属(有些EAP项目覆盖到家属)的“精神福利”,如何让员工的脚步放慢一点,让灵魂跟上,优化个体和家庭的关系,个体和他人的关系,个体和组织的关系,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力量。
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1劳动力成本正在考验着中国制造,劳资双方之间冲突加大。
2企业一方面要变革,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和谐,如果处理不好,哪怕是裁员或倒闭,也会发生很多负面影响。
3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加大,引发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和风险。
4企业快速成长,但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时间培养。
5新生代已经成为职场主流,适应和发展是他们要走的路,但路径是模糊的,目标是虚无的,步履是艰难的。
6由员工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和职业灾害,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7企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跨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协作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