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辛爷爷的追悼会,深深感受到辛爷爷的人格魅力;就连老天爷都感动了,追悼会开始的同时下起了雨;感动天,感动地,永垂不朽!
(转摘)轿车沿青岛海边蜿蜒的山路,进入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大院。大院里遍地红花绿草,密密层层的丛林中,掩映着一座座别墅式的小楼。这就是青岛市有名的 小鱼山将军楼。原海军南海舰队副政委辛国治将军离休后就住在这里。老人已经90多岁高龄,身型板直,步履稳健,表情和蔼,谈吐清晰,接受采访时侃侃而谈。
辛国治(中)
投笔从戎在战火中成长
辛国治家境十分贫困,14岁时,父亲在海上遇到大风暴,船翻人亡,尸首未见。为生活所迫,随母投靠亲友迁居他乡。自幼十分聪颖,爱学习,好读 书,非常用功,虽因家贫只能在冬仨月上学,但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他7岁读私塾,13岁读高小,16岁到盐山中学读书。天天是菜团子、虾酱、咸菜条,但每次 考试都是第一名,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学校的奖励。
1937年,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辛国治毅然中断学业投笔从戎,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11月,辛国治任新海县抗日 救国总会第11分会秘书,负责领导新海县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6月,辛国治被分配到冀鲁边区抗日救国总会军政学校学习,学习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毛主席 “论持久战”的论述,思想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主要做部队学校的政治工作,担任了冀鲁边区军政学校政治队支部书记。军政学校 结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连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15师教导第六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组织科科长、渤 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组织开展游击战争。这期间,辛国治到处奔波,向当地群众特别是热血青年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 了“新海青年学生抗日救国会”,发展到几十人,这些青年后来都成了骨干,其中有些成长为高级干部。
在前沿阵地做政工
冀鲁边区北面是天津,南靠济南,西面是津浦路,东面是渤海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战斗异常频繁。辛国治同志带领部队开展游击战,坚持反扫荡,带 头冲锋陷阵,曾先后三次负伤。在夹和战斗中,辛国治受了重伤,胸部肋骨被打断,在老百姓家里养伤,有时藏在地瓜窖里。三个月后伤愈,他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更 频繁的战斗。在商河战斗中,由于分区主力部队调出去攻打大城市,留下了几个县区队,而商河城内有敌人一千多人,装备很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采取挖战壕的 办法四面包围敌人,不让敌人脱逃。等到半个月后主力部队打回来,将这股敌人全部消灭,无一漏网。这种挖深沟战壕以补充兵力不足的办法,是辛国治在战术方面 的一个创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1941年,辛国治来到冀中,向冀中军区的领导汇报了冀鲁边区和与冀中军区接壤地段的斗争形势,并向他们说明了哪些地区是根据地,哪些地区是敌占区,哪些地区是游击区。这些情况对冀中军区粉碎日寇1942年的“大扫荡”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辛国治历任渤海军区第二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山东兵团渤海纵队第11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 海等重大战役。他在每次战斗中,都全面细致地努力做好火线政治工作,积极配合军事指挥员,完成战斗任务。淮海战役中,为了围困敌人,十冬腊月他同部队吃、 住、睡都在战壕里,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而且还和战士们一起亲自用喇叭向敌人喊话,全面展开政治攻势。在上海战役中,一连半个月都是梅雨季节,许多时候都 在泥水中滚爬,战斗十分艰苦。辛国志坚持在前沿阵地做政治思想跟工作,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培养“南京路上好八连”
新中国成立以后,辛国治历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政委、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遵照毛主席对大上海要“打好、进好、看好”的指示,参加了解放上海、警卫上海、建设上海的整个过程,一直在上海工作了10年。这期间,辛国治在 上级领导下,坚持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教育部队,坚决抵制敌人用糖衣炮弹的侵袭,防腐防变,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为建设和保卫大上海做出贡献。在这 个过程中,辛国治曾多次来到在南京路上值勤的八连,和连队的干部战士一起学习,一同站岗,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干扰,在香风熏雨的南京路上站稳了脚跟。 后来,辛国治主持起草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政治工作经验》报给总政治部,随即以总政的名义下发,号召各部队学习好八连的先进经验,做好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 作。这个文件,在部队中特别是基层建设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中央和军委首长的高度赞扬,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毛主席欣然写下“八连 颂”诗词。
坚持真理,为部队政治建设呕心沥血
1964年辛国治晋升为少将军衔,历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常委、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共青团中央常委。
1958年,部队贯彻中央加强军队文化教育的指示,在部队普及高等教育。上海警备区进展比较快,时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的辛国治在广州全军政 工会上做了《关于提高部队指战员文化素质》的发言,被总政誉为是“三篇好文章”之一,介绍给全军,对于推动当时全军的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部队实行兵役制改革后,全军士兵的年龄都是在十八九岁左右的青年, 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总政治部成立青年部,委任辛国治为青年部部长。 青年部的主要工作是加强部队共青团的建设,在辛国治的领导下,部队广泛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学雷锋,开展“五好战士”和“三手”即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 手活动,在广大青年战士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基层部队的军事素质,培养了大批优秀接班人。
文化大革命中,辛国治三次被打倒,三次站起来,被批斗和关押了七年。直至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恢复了工作。1981年10月,辛国治调任海 军北海舰队副政委,在青岛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又调到南海舰队。在此期间辛国治主持了以总政治部名义颁发的《海岛建设工作纲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个文件, 对当时部队加强基层政治思想工作和海岛建设起过重要作用。
1985年辛国治被批准离休,他总感觉恢复工作后自己没有做出应有的成绩,所以,身虽离岗,心不离岗,仍关心部队的工作,经常与新任干部谈心,交流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深受尊重和爱戴。
辛国治17岁离开故乡,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戎马倥偬,南征北战,荣立许多战功,从一个渤海湾的打渔娃成长为一名共和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不仅能带兵打仗,能写文章做诗词,还能写一笔苍劲秀美的毛笔字,堪称一代儒将。
1993年辛国治回到沧州省亲,在参观了沧州及沿海地区建设的新貌之后,忆昔思今,双眼泪流,即兴写了如下诗句:
苦海沿边千万年,
如今变成金银滩;
一望无际养殖场,
万顷碱地可晒盐。
大口河成万吨港,
大港苇湾是油田;
境内铁路连公路,
层层高楼紧相连;
烈士墓前良久立,
杯杯好酒洒九泉;
今日巨变缘何起,
新旧社会两重天。